网站首页 > 政策解读

【新闻发布会】宣城市2025年防汛抗旱准备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时间:2025-05-22 11:40 信息来源:市应急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甘德林:尊敬的各位新闻媒体记者朋友:上午好!欢迎参加由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本场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宣城市2025年防汛抗旱工作情况。我们邀请市应急局副局长江政义先生、市水利局副局长王圆女士、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总工程师沈泽源先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丁然先生、市文旅局副局长胡宇飞先生、市气象局副局长王群阳先生到场,通报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下面依次开始:首先,请江政义副局长通报有关情况。

 

市应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江政义:我市已于5月1日正式进入汛期,还有11天将进入主汛期(6月1日),防汛抗旱工作进入关键阶段。综合分析研判,今年汛期我市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防汛抗旱形势较为严峻。下面,我就全市防汛备汛的情况向大家简要作个通报。

一、2024年防汛抗旱工作回顾

一是高效推进防汛备汛。完善市防指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明确各级防指指挥长110名,各重点防汛工程均落实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等1854人;市防办成立四个督查组下沉一线,督导防汛准备和应对工作;抓实防汛抢险队伍和物资准备,充实“市、县、乡、村”四级应急救援队伍973支21575人,储备3356.71万元防汛抢险救援物资装备。

二是全力做好防范处置。汛期共经历9轮强降水过程,强降水覆盖范围广、累计雨量大、落区叠加明显;经受了3个台风(“格美”、“贝碧佳”、“普拉桑”)侵袭,均带来不同程度风雨影响。市防指面临天气形势,坚持以气象为先导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加强联合值守,强化指挥调度,及时启动调整应急响应,累计紧急转移安置12414人,全市未发生重大险情灾情和人员伤亡事件,绩溪县板桥头乡、家朋乡和泾县榔桥镇等地4个提前转移避险案例被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

三是有序推进抢险救援、减灾救灾。深入开展隐患风险排查4.5万人次,及时前置抢险救援力量,共计派出抢险救援专业人员3188人;累计争取中央省级救灾资金2860.8万元、物资7900件(套),组织实施应急期救助、过渡期救助16193人;按时完成受灾房屋7户20间重建、39户50间修缮的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开展了“守护保”灾害保险,将因灾伤亡、转移安置、抢险救援等纳入保险理赔范围,全年共理赔49.11万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准备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市委书记、市长多次作出批示要求,现场督导防汛备汛工作。4月21日,市长邓继敢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对今年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强调部署。各地汛期准备工作已全面开展。

一是责任落实方面。及时调整全市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和重点防汛工程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181名,在“宣城市人民政府网”等门户网站进行公示;完善市领导和市直单位联系县市区防汛抗旱工作方案;市、县、乡、村四级落实防汛包保责任人1798名,做到责任压实、到岗到人。

二是风险防控方面。市防办派出4个专项督导组对各地防汛责任落实和汛前准备工作开展督查,应急、气象、水利部门联合开展防汛抗旱监测设备排查检查,对督查问题进行通报并督促整改,下达重大隐患整改交办单3份。各地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对重点领域、部位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共发现重点问题隐患29处,目前完成整改22处,落实跨汛期度汛措施7处。

三是应急保障方面。全市修订防汛抗旱应急预案101个、山洪灾害防御预案231个;充分利用中央专项和国债资金补充储备各类防汛抢险物资装备,总价值4028.8万元;完善“工程抢险、应急排涝、水上搜救”三类防汛抢险救援队伍9支418人,充实防汛抗旱专家库31人,前置抗洪抢险类国债装备799台套至各县市区。建立防汛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直通式报告工作机制,编制《宣城市防汛防台风和低温雨雪冰冻隐患排查手册》,制定《宣城市汛期险情排查处置奖惩办法》,推动防汛抗旱实战支撑能力有效提升。

四是培训演练方面。举办全市防汛抗旱业务培训班,210名防汛抗旱业务骨干参加培训,6月初将举办全市基层应急管理人员培训班,邀请省厅专家对防汛抗旱实务进行授课。完善全市防汛演练各项准备工作,拟定培训演练计划311场次1.42万人参加,重点对新装备、新设备的性能与操作进行演练,市防指将于5月23日在泾县开展防汛演练,截至目前已开展131场次6169人参加。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我们将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抓实抓细防汛抗旱各项工作,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深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按照“七查”要求,持续滚动排查风险隐患、危险区域、设备装置、物资储备、城市关键点、人员配备和安置场所,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逐一建档立案、整改销号、跟踪督办、动态清零,严格落实安全管控和风险防控措施。引导鼓励干部群众主动查找身边的灾害风险隐患,按照汛期险情排查处置奖惩办法兑现奖励,助推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是加强各项应急准备工作。督促各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并对照预案开展针对性的实战演练;及时补充更新防汛抗旱物资,在重点部位、险工险段前置防汛抢险物料设备;对卫星电话、单兵图传、应急广播等应急通信设备以及抗洪抢险类国债装备及时开展技能培训和调试拉动,确保会使用、用得上;切实开展“守护保”保险的推广,实现重点乡镇的全覆盖;积极推进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五进”(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加强案例教育法运用,提升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是全力做好防范应对处置。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动态掌握雨情、水情、汛情变化情况,落实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会商研判机制,及时指导调度险情灾情应对处置,视情启动应急响应,及时转移受威胁区域人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汛期应急值守和部门联合值守,严格执行灾情信息管理有关规定,及时准确上报突发事件信息,确保信息畅通、应对及时、处置有效。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甘德林:下面,请王群阳副局长通报有关情况。

 

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群阳: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我市汛期气候趋势预测相关情况作简要通报。

一、前期气候特征

今年以来(2025年1月1日-5月18日)我市平均降水量312毫米,较常年同期(499.6毫米)偏少38%,其中1月降水偏少近九成,2月偏少近六成。全市出现不同程度气象干旱。

1月我市平均气温4.9℃,较常年同期偏高1.3℃,有3次降温过程,月最低气温-7.5℃。2月平均气温5.8℃,较常年同期偏低0.3℃,有3次降温过程,月最低气温-9.6℃。

3月我市平均气温11.5℃,较常年同期偏高1.1℃。最高气温有6县(市、区)突破历史极值(宣州、郎溪、广德、宁国、旌德),其余位居历史第二。有4次降水过程,均伴有强对流天气,其中3月26日夜间全市有124个站点阵风超过8级,其中3个站点超过11级,最大风速30.7m/s(位于泾县陈塘水库)。3月我市平均降水量92.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0%。

4月平均气温19.1 ℃,较常年同期偏高2.7℃,突破4月份平均气温历史极值。4月平均降水量84.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4%。有2 次降水过程。其中11日到12日出现了大风降温天气过程,有123个站点阵风在8级以上,7个站点阵风达到10级,最大26.8m/s(宣州狸桥南姥咀和宁国虹龙)。

5月以来出现了一次强降水过程,伴有强对流天气。8-9日我市普遍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55.3毫米,有161个站降水量超过50毫米,6个站超过100毫米,最大降水量130.1毫米(绩溪县华阳翠溪山站)。

二、汛期气候趋势预测

根据前期天气气候特征、海温演变、大气环流变化和气候模式预测,综合预测会商情况,预计我市2025年汛期(5-9月)降水较常年偏多,高温日数偏多,阶段性旱涝明显。具体预测意见如下:

降水:汛期(5-9月)降水量较常年(864.3毫米)偏多1成左右,有较为明显的降水集中期,部分地区有洪涝或内涝,暴雨日数偏多。

梅雨:6月中旬前期入梅,较常年正常或偏早(常年6月16日),7月上旬后期出梅,较常年偏早(常年7月11日),梅雨量、梅雨强度接近常年。

气温:汛期平均气温较常年(25.0℃)偏高0.5~1℃左右,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偏多5~10天,主要出现在7月下旬-8月。

台风:影响台风2个,接近常年(1.9个)。

鉴于今年拉尼娜、印度洋海温和青藏高原积雪等汛期降水的前兆信号很弱,后期演变趋势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宣城市气象局将密切监视影响气候预测的关键系统和天气气候特征的变化,加强会商研判,及时滚动订正气候预测意见。

通报完毕,谢谢!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甘德林:谢谢两位领导,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大家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单位。

 

宣城日报记者:针对汛期趋势,我市开展了哪些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兼市应急局副局长王圆:今年以来,市水利局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和确保城乡供水安全“四不一保”目标,围绕建立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等“三大体系”,全面安排部署2025年水旱灾害防御准备工作;强化责任落实,调整领导组,充实抢险技术专家库,完善分工及工作制度,明确水库“三个责任人”,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化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体系,压紧压实部门工作职责;强化隐患排查,按照市级重点抽查、县乡全面自查的方式,发现并整改各类安全隐患和备汛问题213个;审查、修订、备案港口湾水库调度运行计划等各类方案预案;加快在建项目建设,汛前3处开口子垄口已回填,具备安全度汛条件;加强防御通信网络、视频监控及小水库自动测报系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设施等检查、调试、维护,保障运行正常。同时,坚持防洪抗旱两手抓,根据气象预报,兼顾下游河道生态流量和城乡供水水源需求,统筹做好水库闸站联合调度,水库保水蓄水,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宣城新闻联播记者:农业农村部门针对防汛抗旱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丁然:为切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各项工作,全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落实防汛抗旱责任,最大限度降低农业因灾损失,努力夺取粮食丰产丰收。

一是提前安排部署。对可能出现的洪涝、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进行充分预估,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农业各行业防范应对措施。截至目前,发布水稻苗情、土壤墒情和病虫情报22期,印发畜牧业、渔业防灾减灾指导技术4期,购置一次性防护服200套,消毒剂6.76吨,全力做好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物资的储备调运。

二是强化监测预警。加强与应急、气象、水利等部门会商研判,通过多种渠道将预警信息提前发送给各类农业生产主体,并及时宣传防范应对措施,指导生产主体提早做好应对准备,做到见势早、行动快。截至目前,通过各类平台累计发送预警信息2.5万余条。

三是抓好安全生产。开展汛期农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加大对农业机械、渔业船舶、畜禽屠宰、农村沼气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对排查出的安全风险隐患及时进行整改。截至目前,已排查整改农业安全风险隐患73处。督促各类农业生产主体及时清理排水系统,巩固田间防汛设施设备,对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及时进行修缮加固,切实提高防范能力。

四是强化应急值守。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强化灾情调度,主动收集、核实和反映灾情。 组织广大农技人员及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指导服务,全面提升田间管理和农业防灾减灾质量。截至目前,组织农技专家现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83次。

 

直播宣城记者:为了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自然资源规划部门主要做了哪些具体安排或措施?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沈泽源:为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我们立足早安排、早部署,以实际行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主要工作如下:一是查明隐患点情况。年初聘请专业队伍开展全市地质灾害汛前调查工作,根据2025年汛前调查结果,全市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470处,规模及险情等级均为小型,威胁1252户3787人,威胁财产约2.2亿元。其中,直接威胁居住人员的329处,占全市70%(其中有直接威胁对象10人以上的86处,占全市18.3%;有直接威胁对象30人以上的32处,占全市6.8%);不直接威胁居住人员的141处,占30%。二是健全群测群防体系。落实了县、乡、村组责任人和群测群防员,做到“一点一策”,制定了“两卡一表”(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和防灾预案表),汛期前发放至所有地质灾害威胁对象,群测群防员、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累计发放3300余份;三是全力做好技术保障。充分利用专业地勘队伍优势,为每个县市区派驻4名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后期视雨情、险情情况持续增派技术力量),做到驻点包乡,会同属地人民政府严格开展巡查排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四是及时发布气象预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科学研判,会同气象部门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等将预警信息发送至责任单位、责任人、群测群防员及受威胁对象,截止目前,会同气象部门发布预警2次,发送预警信息2400余条;五是严格24小时值守。严格执行汛期地质灾害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做到值班有人员、值班有地点、值班有记录;六是广泛开展宣传演练。充分利用地球日、防灾减灾日等活动多形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知识,各地已陆续在开展针对隐患点的转移避险演练,我们计划近期邀请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开展直达基层的防灾知识培训,并会同相关县市区联合开展一次转移避险演练;七是适时开展督查检查。组建了以局领导带队的7个督查组,适时赴各县市区开展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第一时间整改到位,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安徽经济报记者:请文旅部门介绍2025年防汛准备情况?同时,即将进入端午、暑期旅游高峰期,文旅部门对外来游客有哪些呼吁和提醒?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宇飞:汛期来临之际,全市文旅系统迅速响应,认真准备。

一是提前安排部署。制定并印发《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防汛抗旱工作方案》及《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加强防汛物资储备建设,及时清点盘查防汛物资储备,依据消耗情况和储备定额标准及时补充更新。

二是开展隐患排查。结合汛前安全生产检查和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重点对文物保护单位、涉山涉水景区开展全面排查,共发现安全隐患6条,主要涉及防汛应急预案等制度台账未建立,防汛物资储备不足,防汛基础设施配备不足等方面,均已在汛期来临之前完成整改。

三是加强防汛宣传。一方面将防汛宣传纳入2025年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共举办现场宣传活动7场,防汛演练1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应急广播前沿阵地作用,在强雷雨天气及时发布警示提醒。

当前宣城旅游市场吸引力在全省位居前列,一季度接纳旅游人数1186.8万人次,同比增长5.3%,旅游花费104.8亿元,同比增长5.8%;五一假日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72.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73亿元,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双双走高,同比分别增长27%、33.2%。

端午假日、暑期即将来临,市文旅局对广大外来游客发出呼吁:1.出游前,要详细了解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区、线路、交通、气象等必要信息,认真规划旅游行程,避免在恶劣天气外出旅游;2.雷雨天气不要前往涉山涉水旅游景区,不要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防止发生溺水事故;3.旅游途中如遇突发险情,要保持冷静,拨打报警电话求救,及时撤离危险区域,等待救援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