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经市政府同意,市政府办印发《宣城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规划》(宣政办秘〔2022〕49号,以下简称《规划》),现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及依据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十三五”期间,我市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升。“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全面开启建设新阶段美好宣城的新征程,与此同时,我市安全生产工作仍处于爬坡期过坎期,自然灾害点多线长面广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的客观形势没有改变,应急管理工作仍面临严峻挑战。
为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市应急局在摸清现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安徽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规划》《宣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等编制了该《规划》。
二、总体考虑
该《规划》是我市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后的首个五年规划,也是首次实现应急管理领域综合规划(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做为指南针、定盘星,聚焦应急管理主责主业,重点突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统筹考虑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机制创新、能力提升全过程,科学谋划“十四五”宣城市应急管理发展蓝图,为全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主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对标国家和安徽省政策法规及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以及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对标中央和安徽省政策方针、法律法规、规章预案,并与国家和安徽省“十四五”应急管理领域规划紧密衔接,确保在发展方向和方针战略等方面与国家和安徽省保持一致。二是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规划。严格遵照《宣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等,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市应急管理领域各项事业发展重点和方向。三是衔接市专项规划。注重与自然资源、水利、林业、消防、气象、地震等相关行业规划的协调与衔接,完善多灾种应对、多部门协同、跨领域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体系。
三、起草过程
市应急局坚持“开门编规划”,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印发编制工作方案,通过网络献策、走访调研等方式收集各方意见建议。4月25日在网站上公开征求公众意见,30日内无意见建议反馈;同时,征求了26个市有关单位和7个县市区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收到意见建议8条,采纳7条,未采纳的意见也已与相关单位沟通形成一致);5月30日,邀请了水利、气象、消防救援、安全生产等行业的专家进行专家论证并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6月6日经局行政办公会研究通过;6月10日,通过市司法局合法性审查(收到意见建议4条,全部采纳);6月14日,市政府联系副秘书长组织召开《规划》编制工作专题会议,3个与会单位提出了修改意见,全部采纳,并通过市政府办公室合规性审查;6月21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四、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基层应急管理、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得到明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社会力量参与水平显著提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基本建立,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总量持续下降,安全生产状况趋稳向好,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五、主要内容
《规划》分五个部分内容。主要框架为“5+6+4+12”,即提出5项主要目标,健全6大体系,提升4大能力,实施12项重点工程。
第一部分阐述了当前应急管理形势。
第二部分明确了“十四五”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5项主要目标。
第三部分为主要任务,包括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风险防控体系、法治体系、救援力量体系、综合保障体系、社会共治体系等6大体系。
第四部分为12项重点工程,包括提升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能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和智慧应急等4大能力。
第五部分提出了落实规划的组织和保障措施。
与省规划相比,《规划》结合我市实际,针对“十三五”时期我市出现的超强台风、百年不遇洪涝灾害、严重雪灾和旱灾等,在重点工程中谋划实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自然灾害保险建设、救援能力提升、青龙湾航空护林站建设、应急指挥协调能力提升工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等,全面增强大灾应对水平,提升应急能力。
六、创新举措
(一)规划思想坚持“四个一”。秉持一个理念,即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理念;坚守一个主题,即以“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全面筑牢安全底线”为主题;贯穿一条主线,即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主线;瞄准一个主攻方向,即以“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降低灾害事故损失”为主攻方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规划重点突出“四个两”。聚焦两大领域,即自然灾害防治和安全生产两大领域;紧扣两个环节,即“防”和“救”这两大环节;发挥好两方作用,即政府和社会两方作用;实现两个阶段性目标,即推动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形势2025年实现趋稳向好、2035年实现稳定可控。
(三)规划布局强化“四个三”。坚持三个导向,即坚持目标、问题、结果导向相结合;把握三个统一,即生产安稳、生活安定、生命安全相统一;突出三个重大,即谋划好重大任务、重大工程、重大政策,为事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围绕三个方面,即体系短板、机制不足、能力弱项,着力解决当前应急管理最现实、最紧迫的突出问题及短板。
七、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围绕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结合本区域、本行业实际,聚焦工作重点,列出任务清单,细化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分工,确保规划实施有序推进、重大举措有效落地、规划目标如期完成。
二是完善政策支持。研究制定规划实施在投资、产业、金融、人才等领域的配套政策,加强政策间的统筹协调;各级财政做好对规划实施的保障工作,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认真落实应急管理现行各项支持政策,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三是严格考核评估。建立健全规划实施考核评估机制,将规划任务落实情况纳入政府和部门年度工作考核评价内容;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组织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强化督导检查和评估结果运用,切实推进规划任务落地落实。